书架上的“纸电融合”(图片来自网络)
深度使用超星图书馆系统的数字资源管理功能后,我对纸电融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远不只是元数据的共用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理念、功能和操作等多个层面。从软件系统设计上来看,融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在于二者具有许多共用的字段信息。因此,实现纸电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在于采用同一个管理系统。换句话说,要实现真正的纸电融合,我们难以通过在图书馆系统上嫁接其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即使能够融合,也难免会存在结构性裂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换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原因——全面管理数字资源,进而实现纸电一体化管理本身就是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从数字资源管理的视角,简要分析了超星图书馆系统的纸电融合机制。
1.资源库采购管理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将数字资源作为“资料采购类型”中的一种,与纸质资源的采购融合在一起进行管理。与纸质资源采购相似,数字资源的采购也具有完整的流程,涉及经费、发票、合同、资源商、代理商、管理人员、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责任馆员、订购年份、采购方式、并发数量、许可数量等。如果连续订购某个资源库,我们每年都可为其生成一个详细的订单,以对每年的订购情况进行记录。
如此能够对每个资源库采购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包括订购费用、折扣、汇率、代理费、服务期限等。系统可按年度展示所有数据库的详细采购列表或图表,我们也可以随时调取相关的采购文档。
采购层面的融合体现为二者可能共用同一个供应商、同一个项目经费等。以供应商为例,一个供应商可能既是纸质资源的馆配商,也可能是数字资源的生产商,同时也可能是代理商、装订商、发行商、出版社、软件公司、物流公司等(可为供应商指定不同的角色)。因此,我们只需管理和维护一套供应商的信息,包括名称、账号、开户行、税号、联系人、技术负责人等,并可对供应商的供全率、及时率、信誉度等进行综合性的星级评价。
2.资源库管理
掌握了采购情况,接下来就需要对采购的资源库进行管理,包括资源库的名称、简称、简介、语种、内容层级、资料类型、资源总量、更新频率、OpenURL、访问方式、访问控制、协议认证、学科范围、适用院系等信息。此外,还可添加备注以及使用说明PPT或视频等附件。
资源库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对于常见的大型资源库如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等,可以直接从新系统的中央知识库中获取。而对于小众或自建的资源库,则可以自行添加相关信息。中央知识库是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置了大量的资源库信息,且与发现系统密切关联,为管理电子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资源库的信息管理与采购管理紧密相关,同时也非常灵活。对于自建或免费的资源库,可直接添加相关信息,无需经过采购流程管理。
资源库信息管理层面的纸电融合主要体现在资源库涉及的资料类型、学科类型等与纸质资源是共用的。以资料类型为例,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可能包含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古籍、年鉴等类型,因此可以按照资源类型对所有资源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资源包管理
我们购买的资源库因类型不同,其内容五花八门,因此需要用“资源包”对其进行管理。以期刊库为例,资源包相当于资源库的“学科包”或者是“子库”。与资源库一样,资源包既可以自建,也可以从中央知识库获取。如果资源库包含多种资源类型,可为每种类型建一个资源包。比如,我们购买的Springer电子期刊包括“行为科学”“商业与经济”“人文社科与法律”等3个学科包。
有了资源包,就可以对资源库中的具体资源进行管理。然而,由于每年采购的资源清单可能会有变动,因此还需要为每个资源包建立一个对应该年度的“服务包”。仍以Springer期刊库为例,每年要在“行为科学”“商业与经济”“人文社科与法律”等3个资源包下面分别建立一个对应当年的“服务包”,然后在其中添加该年度采购的具体资源清单。添加“服务包”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该年度采购的具体资源清单。
资源包、学科包与服务包
资源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新增或删除,其目的是对资源库里具体的资源进行分类分包管理。如果是没有特定资源清单的数据类或事实类资源库,则无需添加资源包,也意味着这类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到此结束。
针对我们采购的一个资源库,快速查看具体有多少资源的方法是通过点开该年度的“服务包”进行查看。因此,“服务包”功能具有资产管理和审计的意义。此外,系统还提供了“财产清单”功能,可统一管理历年订购的资源清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资源库并非连续订购的,有些资源库的某些资源是买断的,有些资源如电子期刊是绑定了纸质期刊的,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学科包”和“服务包”进行管理和体现。
4.资源清单管理
建立好了“学科包”和“服务包”后,就可以对“资源清单”进行管理了。资源清单中包含了我们采购和管理的具体对象,例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纸电融合的“电”主要体现在这里。类似于资源库和资源包,资源清单可以通过中央知识库获取,也可以通过手动添加、导入文件、复制往年订购的资源列表等方式进行添加。如果不是通过导入供应商提供的资源清单,就需要进行核对和验收,以确保清单的准确性。
从中央知识库获取的资源清单
在添加资源清单时,系统会要求对新增的电子资源进行查重。查重的对象是本馆已有的所有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对电子资源的查重管理是纸电融合在元数据层面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了纸质资源采访思想开始向电子资源延伸。如果电子资源已经有对应的纸质资源,需要将纸电元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处理后,首页的统一检索结果可以关联显示纸电资源的检索结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具体的资源进行编目工作。也就是基于共同的元数据,完善新增的电子资源的编目信息。
点击资源名称可以进入该资源的编目界面,工作人员可以按照MARC格式完善编目信息,同时对该条元数据进行管理。在操作界面下方,会列出所有基于该元数据的资源。以电子期刊为例,这些资源包括现刊记录、纸本馆藏、电子馆藏、数字文件和附件等。
针对新增的电子期刊,可以进行多项操作,如添加财产号、修改起始年和截止年、添加静态URL和动态URL、新增关联链接、标记是否为OA等,还可以添加备注信息。即使该期刊中间有停刊现象,也可以对其进行分段设置。
元数据管理是纸电融合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揭示图书馆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可链接到超星发现
资源清单添加完毕后,在图书馆主页的统一检索中即可检索资源。在进行检索之前,我们可以点击资源清单后面的“资源属性”,查看该期刊的基本信息、资源画像、卷期目录信息、特色栏目、分类导航、统计与评价以及元数据信息。实现纸电资源的统一检索是纸电资源融合在读者应用层面的重要表现。
电子图书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电子期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于无永久使用权的包库形式的电子图书。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接口方式直接嵌入书目检索系统,而资源清单功能则仅用于对采购的资源进行记录。
至此,电子期刊的管理工作基本结束,接下来是对期刊文章的管理。期刊文章的信息管理包括题名、关键词、摘要、作者、单位、OA状态等信息。这需要使用另外一个系统——知识发现系统。超星图书馆系统自然采用的是超星自己的发现系统,这使得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更加密切。这也是为什么大资源商都在布局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发现系统(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发现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统一检索不同,前者无法对合并元数据的纸电资源进行关联显示,也无法方便地通过接口方式检索CADAL等电子书平台。此外,随着开放获取占比的不断增长,百度、Google等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一些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在知识发现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图书馆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将文章等元数据的管理交给发现系统的供应商。
5.数据管理与利用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产生的各种数据具有多种利用和呈现方式,包括:(1)图书馆系统自身的统计报表功能:通过系统内置的统计报表功能,图书馆可以生成各类统计数据和报表,例如借阅量、访问量、资源使用情况等,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和用户需求。(2)个人看板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创建个性化的看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收集和展示相关数据,例如工作量统计、待处理请求情况等。(3)Web呈现形式的文献评估:图书馆可以通过Web页面的形式将文献评估数据呈现给馆员,帮助馆员了解文献的相关信息和评价,支持馆员进行学术研究和决策。(4)超星智慧图书馆平台的“决策分析”模块:该模块可以对图书馆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规划。通过该模块,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数据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等。
由于实现了纸电融合,各种数据自然也实现了融合,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全面地利用和呈现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图书馆系统数据的管理与利用
6.操作界面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操作界面基于一个Web页面,每个功能块都是一个标签项,而且功能块下面还会有子标签项,包括数字资源采购等诸多功能都只是管理页面上的一个标签项或子标签项,并且大多数操作都无需刷新页面。
通过资源库、资源包、服务包、资源清单、个体资源直至元数据等细粒度的管理,新一代图书馆系统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资源管理体系。当我们以更加微观的视角审视数字资源时,会发现很多以前从未发现的问题。总之,只有通过具有纸电一体化管理功能的新一代图书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管理。
另外,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超星通过其智慧图书馆平台,可以将图书馆系统的数字资源信息同步到图书馆主页的数据库列表页面,从而实现了管理系统与图书馆网站的功能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也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发展逻辑也反映了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向“服务平台”转变的趋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