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张光照
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8年,完成80%以上的镇、街道图书馆改造;到2020年,每个镇有一个图书馆,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广州新图书馆读者量全球**
广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春盛介绍,广州图书馆事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广州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创造了两个**:一是新馆接待读者量是世界**,达到625万人一年,一天大概就有两万名读者;第二,在城市单体图书馆中建筑面积也是世界**,100500平方米。
陈春盛同时表示:“除了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外,各个图书馆也要提高服务水平,图书馆不仅仅是借阅的地方,还要提供多样服务、多方面服务,使阅读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年后每个镇都有一个图书馆
针对市民反映的区、街镇图书馆不足的问题,《规划》明确,实施区图书馆整体提升项目,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花都、荔湾、天河、海珠、白云、番禺等区应新建、改建或扩建馆舍,并鼓励各区图书馆新建、改建或扩建馆舍时将旧馆保留作为分馆或者改建为少年儿童图书馆;实施镇(街道)图书馆专业化改造项目,常住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镇,设立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公共图书馆。
陈春盛指出,广州市非常重视各区和街镇图书馆的建设,“*近市补贴给区图书馆硬件建设就有4600万元,南沙今年开始建区级新馆,市里补贴了1000万;另外还有4个区明年也要建区图书馆,各补贴了800万元;明年从化和增城几个镇街要建新的图书馆,也补贴了200万元。区馆建好之后,重点就是镇街了,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所有镇能够有一个图书馆,每8万人能够有一个图书馆。”
根据《规划》,2020年前实现包括镇街图书馆在内的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也鼓励村(社区)图书室、服务点参与通借通还。
陈春盛称,广州市馆和区馆的“通借通还”在2012年已经实现了,“希望2020年区、镇街也能够实现通借通还,因为这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和经济投入,起码可以做到在市馆借的书不用跑到市馆还,在家门口就可以还。”
制图/刘苗
张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