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科研发展提供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张新娜【摘要】 云计算、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等技术和理念给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打造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 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方向。通过构建智慧服务技术平台、 加强技术标准和制度建设、 培养智慧图书馆员和强化人文关怀是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员1. 引言网络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推动着图书馆的转型和变革。 在云计算、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等技术和理念的催生下, 继复合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之后, 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关于智慧图书馆和图书馆智慧服务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认为,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2.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2. 1 智慧图书馆界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 et al发表题为《智慧图书馆: 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论文中提出, “智慧图书馆” (Smart Library) 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
严栋将智慧图书馆界定为: 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 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董晓霞等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 其中感知智慧化包括深刻的感知、 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基于感知的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数字图 书馆服务智慧化是通过人和知识的融合, 为用户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生态环境,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服务。 王世伟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 较为系统的论述: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互联、 高效、 便利为主要特征, 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 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 智慧图书馆是广泛互联和融合共享的图书馆。 基于以上研究, 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 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图书馆。2. 2 智慧服务的概念图书馆服务是在不断提升的, 先后经历了文献服务、 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阶段, 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 图书馆服务的台阶应该增加一个, 即第四个——智慧服务。 知识服务是智慧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智慧服务的根本特征是实现知识增值, 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说, 智慧服务提升了知识服务的内涵, 是知识服务的升华。
梁光德认为智慧服务就是指建立在知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创造性智慧对知识进行搜寻、组织、 分析、 重组, 形成实用性的知识增值产品, 有效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服务。 黄幼菲认为公共智慧服务的核心理念, 就是“转知成慧” , 即指个体将客观的、 外在的、 他人的、 情境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性智慧、 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 图书馆公共智慧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服务, 代表着现代图书馆职业*核心、 *显著、 *本质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 是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扬弃和飞跃。 图书馆通过提供基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嵌入式、 关联式、 协同式和启发式等公共智慧服务, 帮助用户提升智慧水平, *终实现人类知识的可持续实践价值。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 本文认为通过打造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 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方向。 云计算、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等技术和理念给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3. 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3. 1 积极构建智慧服务技术平台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必须具有异构性、 开放性、 移动性、 协同性、 融合性等特点。 智慧图书馆技术平台主要采用图书管理、管所安全、 智能通道、 节能减排、 环境监测、金融和商业、 紧急救助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 底层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互联网+射频传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云计算机、 云存储、 操作系统等。 第二, 数字资源建设。 丰富的数字资源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纸质资源数字化、 购买或自建的原生数字形式的数字资源、 智慧搜索与整合的数字资源。 第三智慧服务系统。 智慧服务系统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 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新型信息资源搜集与表达方式。 它将各种服务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 提供Web服务的一站式搜索、 移动OPAC、 短信定制、 虚拟参考咨询、交流互动、 服务协作等。 其实质就是要达到“信息找人, 按需服务” 的目 标, 让用户方便、 高效获取有用信息, 提高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3. 2 加强技术标准和制度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过程中除在技术技术层面面临成本、 关键技术等问题外,还面临着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为此, 要加强技术标准和制度建设, 使智慧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更好地造福于民。 因此, 必须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规范, 甚至在实现智慧服务的信息通信和交互的问题上还需要制定一些相应的行业标准, 避免在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蜂拥而上良莠不齐的现象。
物联网承载了 比现有网络都庞大的数据信息, 特别是传感器和智能标签能够跟踪用户的行动、 习惯以及偏好等, 物联网存在随时泄露个人隐私和商业信息、 国家机密等问题, 需要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制度建设, 保障智慧图书馆安全和用户隐私。 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发展是在物联网普及发展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物联网的发展牵涉到多个行业与产业, 这需要制定适合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3. 3 培养智慧图书馆员智慧服务是由馆员、 知识和用户三个基本要素, 其中馆员是智慧服务的核心和主体。英国图书馆与信息学专家约翰逊认为“智慧图书馆员” 的基本特征资质达到一定水准、 致力于终身学习、 社会及种族多元化、 灵活性、创造力、 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和参与公共生活等。 黄幼菲认为智慧图书馆员应具备“专业水准、 服务激情、 知识能力、 智慧灵性、 危机管理、 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 我们认为, 智慧图书馆员要具备准确把握用于分析和预测知识的范畴、 价值、 状态和周期的能力; 熟练运用人工智能、 商业智能、 数学算法、 自然语言理解、 信息技术等多个跨学科领域的技术成果的能力; 为服务对象和本机构做基于“投入-回报” 的人力、 物力、 财力及发展张力的发展规划的能力等, *终具备建立集成化的智慧获取、 存储、 组织、 分析和决策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通过政府机构、 图书馆联合机构、 图书情报机构、 相关商业机构和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而获得。3. 4 强化智慧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无论是文华图专“智慧与服务” 的校训,还是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都浸透着图书馆人文关怀, Gorman提出“图书馆学新五律” 中提出“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Use technology intelligently to enhance service) ” 体现了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人文关怀。 在智慧图书馆时代智慧服务是一视同仁的服务, 是就近便捷的服务, 是温馨细致的服务, 是一体化高效的服务, 也是可选择的多样化的服务。 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泛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 读者可以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 在馆外查阅图书馆馆藏文献; 通过信息整合的网络一体化平台, 读者可以在城乡的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点进行文献的通借通还、 网络信息检索。 智慧图书馆这一生长着的有机体, 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节约了时间, 提供了便利, 从而实现智慧服务的公共性、 智慧型、 技术性和服务性。4. 结语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中的每次重大技术变革, 图书馆都受到重大挑战, 甚至“图书馆消亡论” 也不绝于耳, 但每次图书馆都是通过运用新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创了 美好的未来。
这是我们理性坚信通过构建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历史经验。 智慧图书馆不仅使自 己的馆藏知识化, 将馆藏从文献形态转化为知识形态, 标注、 挖掘出地点、 事件、 时间、 人和物而加以有机的组织, 并通过智能化的感知系统, 主动地参与到读者日 常的知识交流过程中去, 以一种平台、 空间或工具的形式而泛在, 通过提供各种搜索、 发现、存储、 传播、 组织以及再创造的服务, 通过提供智慧服务使自 己与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体系融为一体。参考文献[1]Aittola M.,et al.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5):411-415.[2]严栋.基于物联网 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 (7):8-10.[3]董晓霞,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11(12):1-5.[5]王世伟.论智慧图书 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 图书馆学报,2012(6):22-28.